“上谕,晨览元辅所奏,知卿父辞世,朕心甚悼。人子孝情当尽,可仍宜节哀。”
“今赐大学士张四维父张允龄,祭葬如例,仍加祭四坛,差官致祭造葬。加赐路费银一百两,彩段六表里,驰驿去差,行人护送。”
“钦此。”
“臣张四维,领旨,谢恩。”
张宏将圣旨交给张四维,又从身后的小***手中接过一道圣旨,“张阁老,这是陛下另外所赐,陛下嘱咐了,直接交与阁老即可,不必宣读。”
张四维打开圣旨一看,多是一些惯例所赐丧葬应用之物,“臣张四维,领旨,谢恩。”
这还不算完,张宏宣完旨,接着,一左一右又进来两个大***。
左边这大***说道:“奉***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之命,”
右边这大***说道:“奉***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之命,”
这两个皇太后,一个是明穆宗朱载坖的正牌皇后陈皇后,一个是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。
张四维是内阁首辅,其父去世,回乡丁忧,两宫皇太后也是派遣内官前来,照例抚恤恩赐。
张四维再次谢恩。
首辅张四维丁忧回乡,内阁中就只剩下申时行、余有丁两人,很快,便有大臣上疏,请求增补阁臣。
虽然朝堂上还是相互攻击***,但该争权夺利的时候,他们也不会放过。
廷议的阁臣候选人名单,也随之摆在了朱翊钧的书案上。
日讲官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许国。
在家守孝的王锡爵。
礼部尚书徐学谟。
户部尚书张学颜。
刑部尚书严清。
朱翊钧一看这份名单,就明白了,前两个人,许国和王锡爵是主力,剩下的三个人是陪跑的。
许国,南直隶徽州府人。
王锡爵,南直隶苏州府人。
徐学谟,南直隶苏州府人。
张学颜,北直隶广平府人。
严清,云南后卫人。
历史上,万历皇帝就让许国和王锡爵入阁了。
时任内阁首辅申时行是南直隶苏州府人,和这两个人是老乡。
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。
这三人联起手来,分量可是不轻。
事实也是如此,当内阁首辅申时行以辞官为要挟时,许国也立刻上疏辞官。搞的万历皇帝在有些事情上,不得不让步。
朱翊钧首先圈定了王锡爵。
王锡爵和申时行都是南直隶苏州府人,关系很近。但深究起来,两人却有不同。
申时行为人八面玲珑,有点和稀泥、不粘锅的意思。
王锡爵则相对正派、耿直一些。
而且,这份名单是廷议出来的,怎么着也得在这份名单上选一个。
不过此时王锡爵在家守孝,待其服阙,再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理政。
然后,朱翊钧就没再选择,内阁中现有的申时行、余有丁,再加上以后的王锡爵,三人,够了。
申时行,王锡爵,余有丁,三个人都是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,而且都名列一甲。
状元,申时行。
榜眼,王锡爵。
探花,余有丁。
这一届内阁的含金量,可以说是相当哇塞。
接着,朱翊钧又调动了官员任命,刑部尚书严清迁吏部尚书,南京兵部尚书潘季驯迁刑部尚书,日讲官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许国,晋工部尚书。
申时行晋首辅,余有丁晋次辅。
诏书下到了内阁,申时行并未有太多惊讶。
无论是许国还是王锡爵,与他关系都很亲近,虽然没能两个人都入阁,但能有一人入阁,已是大幸。